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 让学生经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她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用厘米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 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 生2(提出问题):她俩的拃不一样长。 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能够。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创造了尺子,一般见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引导学生找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1. 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 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 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 师:从0到1。 3. 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生:(活动) 4. 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 生:(回想) 师: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 生:(比划) 师:经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生:短、小、又短又小。 师: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 生活举例。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你留
长度单位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