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指标意义.doc免疫系列实验名称临床意义乙型肝炎表面阳性提示:抗原(HbsAg)1、 表明体内有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如无症状也无肝功能的异常,即为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无需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2、 如同时有E抗原阳性,说明病毒复制活跃,如肝功能同时异常,提示慢性或纤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或有与乙肝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应积极进一步检査和治疗。乙型肝炎表面阳性提示:抗体(HbsAb)1、 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2、 为接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可以保护个体不再受到乙肝病毒的威胁。但表面抗体的滴度不会长期稳定在同-•水平,即当抗体滴度下降到一定的水平后,仍有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乙型肝炎E抗1、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在I1BV感染的早期,表示血液中含有原(HbeAg)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令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令高度传染性;若血清屮U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2、 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3、 IIBsAg和Il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烈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乙犁肝炎E抗KHBeAg转阴的患者,即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体(HbeAb)2、 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可检出抗-IlBe3、 在HBeAg和抗-HBs隐性时,如能检出抗-HBe和抗TIBc,也能确诊为近期感染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核心1、抗HBc-l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提示患抗体(HbeAb)者血液有较强的传染性,比HBeAg敏感得多,抗IIBc-IgM阳性尚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2、抗HBc-IgG阳性,高滴度表示正在感染HBV,低滴度则表示既往感染过II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丙型肝炎病毒阳性为丙肝病毒(HCV)感染。抗HCV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预示转为慢性丙抗体(抗HCV)肝的可能性较大。丙肝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同时丙肝病毒感染后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的机率较大,应积极治疗。戊型肝炎病毒阳性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大多预后良好。抗体(抗HEV)庚世肝炎病毒抗体(抗HGV)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肥达氏反应(Widal's)可提取核抗原(ENA)自身抗体谱带分析病人感染庚型肝炎病毒(HGV)。可引起急性和慢件肝炎,病人病锋血症可长期持续9年,HGV可通过输血传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嫩感度稍差,抗dsDNA抗体滴度的升降与SLE疾病的活动程度相关,因此可监测SLE的病情变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dsDNA亦可阳性。H及0效价均增高时可诊断为伤寒,0及A、B、C(其中之-项)效价达1:80以上时,可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或丙,如效价随病情逐渐I:升,诊断价值更大。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后才出现肥达氏反应,第一周内阳性率为50%,第四周可达90%。单II凝集价升高而0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过伤寒菌苗接种②患过伤寒③另外少数伤寒患者因()凝集价被Vi抗原影响不増高,仅11凝集价高④其他沙门氏菌感染。4•怦预防接种过伤寒混合疫苗,再感染伤寒时,II与0凝集价上升较快,但在疾病恢复时,凝集价并不太高,因为预防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再感染时病情缓和。、布氏杆菌时,可产生高滴度的II凝集素及较低的0凝集素,此系冋忆反应。6•—般应取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作对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长则价值更大,凝集索如明显上升,是新近感染伤寒的指征。1•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清标记抗体,阳性可达30%左右。抗核糖体抗体(rRNP):是SLE的又一血清标记抗体,阳率10%。抗U1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阳性率高达95%以上。在SLE中,该抗体阳性与宙诺氏现象有关。抗SSA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S)屮阳性率为60%,也可见于其它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35%)、换皮病、多肌炎和类风湿件关节炎等疾病,该抗体阳性也可引起亚急性皮肤狼疮的皮损,与SLE的广泛光过敢性皮炎也相关,IgG类抗SSA抗体通过胎盘可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个别因抗体与心脏的传导系统相结合,可造成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aA(IgA)免疫球蛋aM(IgM)补体C3(C3)补体C4(C4)抗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血清标记性抗体,阳性率达40%左右。抗Jo-1抗体:是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肤炎(DM)的血清标记性抗体,在PM中阳性率达25%。该抗体阳性患者常会出现肌炎、肺部间质性病变及关节炎等症状,易被临床误诊为慢性肺部感染或类风湿性关
检验指标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