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前针对施工作业每道工序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计划,编制详细的环境措施及交底卡,严格按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程序进行管理。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环境保护职责。3)实施具体的环境保护培训及环保监督、监测和检查,建立监测档案。4)开辟的营区和施工区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开辟地,在开辟时,尽量减少对表土和植被根茎的破坏。5)施工设备设施杜绝“跑、冒、漏、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6)施工过程中,人员、车辆及施工设备进出的道路尽量利用已有的公路、机耕道、小路或沿以前车辙行驶,以减小对植被、农作物、地貌的破坏。7)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8)施工中,尽量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的运转时间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当地人、畜的影响。9)每道工序完工后,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10)河流穿跨越时,应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施工时禁止将废弃物、垃圾留在河床上。11)施工中发现有遗址、文化、化石等有价值的场地,应作出标记加以保护,并及时报告当地有关部门。12)注意保护风景区和自然景观,尊重当地各族人民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13)不准破坏动物巢穴、不准随意捕杀动物。14)在施工带以外,不准随意砍伐、推倒和轧压树木和植被,不准乱挖、乱采野外植物。15)不得随意破坏包括沟、坑、河道在内的自然地貌,若不得已破坏应设过水洞涵。16)不准乱丢废焊条、废砂轮片、废防腐材料、包装物等废弃物,不准乱倒废油、废显(定)影液等废弃液体,要按要求进行收集、保存、送到指定地点处理,不准向河流、湖泊、水渠等水源地中乱扔废弃物。17)一旦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事故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告可能危及的人员和环保部门。(一)环境保护措施:1、地貌恢复:1)恢复营区和工区的所有自然排水道。2)为防止水土流失,修筑相应的护坡堡坎。3)废弃临时修筑的人行、车行通路应恢复原状,如土地主人要保留道路供自己使用,应向其说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在转交道路之前,向当地有关机构报告。4)有临时建筑设施、清除建筑材料;清除施工作业所留下的废弃物(如废弃的管道短截、架设的临时电气线路、过水管、便桥等)。5)按业主和土地主人的要求移植或再生植被。6)填平、压实污水坑。7)按当地政府或业主的环保要求进行土地复耕,并接受环保部门监督。8)在河流穿越处,恢复原有的河道梯度和外形,按照要求做好水工保护。9)陡坡和山区的管沟回填后,作业带应尽量重新平整大致上接近原来的地形。2、水土保持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明确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及有关法规、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的要求。2)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掌握水土保持的具体程序和方法。3)项目部HSE部是水土保持的主责部门,结合环境保护、HSE监督实施水土保持全过程管理。4)进行管线测量时,尽量不要践踏、砍伐农作物和较小的植被、草丛、低矮灌木。对遮挡视线的树木,不要整棵树砍伐,只砍去遮挡视线的枝桠。5)穿过林区和耕作地,施工作业带的放线宽度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题下,尽量减少到最小宽度,以减小对树林和农作物的破坏。尽可能减小便道宽度和临时施工场地面积,减小占地。6)在可耕植地开挖管沟前,将表层耕植土与下层土分别堆放,以便在加填恢复地貌时,不使原耕地受到破坏。7)施工现场排水应利用排水设施进行,必要时应对原有
环境保护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