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1、。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6、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指导要点】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较前下降20~30mmHg、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它重要脏器的功能。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护理要点】1、应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外周血压测不到的病人,要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以及时了解血压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2、配合医生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术,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随时监测中心静脉压。3、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改进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及细胞代谢障碍。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应立即准备性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4、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留置导尿,严密测量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5、若无条件做深静脉穿刺,应格外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对病人血管的影响,避免皮肤坏死。6、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7、为病人保暖,避免受凉。8、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按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9、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输液速度要按医嘱执行,避免病人出现肺水肿。10、对实施机械辅助治疗的,按相关护理常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