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外汉语概论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语言——母语①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②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第一个语言往往是她的母语。特殊情况下,第一语言不一定就是母语。③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概念相对,是根据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别的。母语与外语概念相对,是国家的界限区别的。第二语言——外语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一般一个人的第二语言就是她的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外语是人们的第二语言。特殊情况下,第二语言也不一定是外语。③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概念相对,是根据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别的。母语与外语概念相对,是国家的界限区别的。双语和多语现象: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称为目的语。第一语言教学:是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的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语言教学:是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它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而且还包括与之性质大致相同的对中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语言能力: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该概念。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语言交际能力:海姆斯在60年代提出该概念。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示感情。提出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1983年卡纳尔概括语言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语言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社会语言能力:掌握语用规则,得体运用;话语能力:连贯表示,逻辑性强;策略能力:指应变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应用能力。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也称之为过程论。其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其模式大致有四种:传授式夸美纽斯“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过程活动式[美]杜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式[美]布鲁纳发展式[苏联]赞科夫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与培养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经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等形式体现,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语言习得“关键期”(“临界期”假说):由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流水句:几件事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事理推移次序排列,只有意思连贯,有一定的因果,递进,承接,假设,条件等隐含的关系,就能够不用形式是的连接,一小句一小句连续下去。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在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

对外汉语概论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