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全球意义.do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全球意义文章类型:学习十六大文章加入吋间:2003年6M21日17:51文章出处:前线杂志文章作者:胡鞍钢十六人报告提出了全而建设小康补会的奋斗日标,明确要求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我和质量的基本判断是两个结论:一是“总休上达到小康水平”,二是“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口标,小康是屮国的一个特有概念。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十六人报告提出的“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包括哪些内容和指标?它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其国际影响和全球意义何在?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分析全面婕设小康社会不是一两个指标,可有若干个指标來衡量,至少有四个重要指标:-是人均收入指标,二是恩格尔系数,三是人类发展指标,四是贫困人口比例。(一) 人均收入指标世界银行按人均收入划分了四类收入组:一是低收入组,2000年人均GDP国际美元值为1980美元;二是下屮等收入组,人均GDP国际美元值为4600美元;三是上中等收入组,人均GDP国际美元值为9210美元;四是高收入组,人均GDP国际美元值为2777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按人均购买力评价(PPP)国际美元(现价)计算,1978年屮国人均总国民收入为340美元,%。到1995年上升为2650美元,开始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到2000年上升为392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4位,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3%。屮的相对差距由7・。从中国未来看,需要花儿十年才能使我们进入到所谓屮等发达。第一步我们要用10年的时间先达到世界人均GDP的3/4的水平;第二步再用另一个10年达到世界人均GDP水平,那时中国人口约占佢界总人口比重的不足1/5,中国GDP约接近世界GDP总量的1/5;第三步,再花20—30年的时间,达到那时上屮等收入。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全而小康补会的开始。屮国是有条件实现这一宏伟发展1=1标的,因为中国具有世界最人的发展潜力,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65—1999年,屮国人均GDP增长率是佢界人均GDP增长率的4倍,这还包括了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的阶段。(二) 恩格尔系数所谓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于各不同,通常将恩格尔系数作为人均收入指标的相关与互补指标來衡量一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特点。不同恩格尔系数口接反映了不同的消费结构,也间接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人于60%为绝对贫困;在0—59%之间为勉强度日(屮国称为温饱阶段);40—49%之间为“小康”;30-39%之间为富裕;20-29%之间为最富裕。通过恩格尔系数,可观察我变化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家庭属于绝对贫困,城镇居民属于勉强度日阶段。1995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全球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