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测量操场面四年级三班“走进生活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测量操场面教师:瞿秀芳活动目标:,唤醒学生以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活动策略:一、活动方式 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谈一谈二、活动建议 ,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多鼓励少打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第一课时在课堂完成活动方案,第二课时到操场完成活动计划,第三课时总结交流。三、设计方案我提出问题“怎样测出我校附中操场的面积”。“用皮尺量出长、宽再算出面积”“使用地图用比例尺计算”“问老师就行了”。我强调“你们只能自己实际测量”,同学们陷入沉思开始思考。有学生问我操场是长方形还是梯形,我提醒道“操场的面积是指除去校园内建筑外的其余部分”。有学生说操场不规则该怎么办呀!有人说——想办法。同学们坐不住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不断的提出办法。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学生的方法很好,也符合我的想法,我让他将自己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讲述,随后我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最后确定使用——将不规则的操场分为几部分,使其变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方法确定后大家都很高兴,这时我又提出:“本次活动是分组完成好,还是个人独自完成好。”经过讨论,一致决定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完成任务。于是我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选定每组的小组长,并强调小组长在活动中只负责领导、协调、调配人员的任务,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人员分工由小组长及本组成员自行商议决定,务必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确定活动方案,我在巡视中对他们的不足之处给予建议。最终各小组完成了活动方案,大致为:首先确定测量方法,有用皮尺的,有用步测法的,有用拉线测量法的。其次确定人员分工,有记录员、绘图员、测量员、计算员、演讲者等。最后确定测量的步骤和顺序。上课铃响后,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端坐在教室里等我。望着他们期待的神情,我很感动。师生问好之后,我带领大家来到操场开始实施他们的活动方案。第一组的小组长首先问我,他们的操场分解图是否合理,我看后鼓励道“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程,是我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此后问问题的少了,向我汇报活动进度的多了。我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认真的测量着,偶尔为了某一处小小的失误而争吵,小组长的及时调解让争吵成为大家的笑料也成为加强团结的催化剂。半小时后测量就完成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展开认真而仔细的计算。未完成任务的小组将活动延续到课外。四、、回答,“怎样测量一根弯曲的金属棒的长度”“把它‘敲直’”“用直尺一小段一小段的量”“用小轱辘碾后记好圈数,量出小轱辘的周长,就可以算出它的长度”“用线量”……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后我作评价:“好,这四种方法都可以测出它的长度,其中最好的方法是——用线即‘化曲为直’;用‘小轱辘碾’最有创意;用‘直尺’也不错;‘敲直’目的达到了但要不要再‘敲弯’”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我们只能测量不能损害”我表扬道:“说的真对!”我又提出问题“怎样测量一粒米的
走进生活中的数学瞿秀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