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6和7的组成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6和7的组成三、教学难点:怎样有序地把6的5种组成方法摆出来四、教具准备小棒 小圆片 小三角形五、设计思路6和7的组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6和7后进行的,本节课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的基础,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数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小学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使学生感受数的意义,不但让她们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经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6和7的组成。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3、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巩固反馈阶段设计听一听、猜一猜、涂一涂等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不但发挥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愉快。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数是能够分的1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6和7,下面老师请大家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个数能够用6或7来表示2学生自由发言(我有6个圆片,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小小组有6个人,教室里有6扇窗户……)3师: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物体的个数能够用6或7来表示,比如这个小小组有6个小朋友。那你们能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她们分一分吗?,,,,没穿的有3个[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经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经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6给予数以真实的实际的意义,让数回归于生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再让学生把6个小朋友分分组这个比较现实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悟到数是能够分的](二)第一次实践操作,初步了解6的组成1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能够按不同的标准把小朋友分成两组。现在桌子上有小棒.、圆片、小三角形,挑选你喜欢的一种,拿出6个你会把它们分成两堆吗?但老师有要求必须先摆,再把你的摆法写下来2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从小棒、圆片、三角形中挑选6个先摆一摆,再把摆法写下来。3反馈、补充方法: 6 6 6 6 61 5 3 3 4 2 2 4 5 1[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根据低段学生直观——抽象的认知特点经过把学具分成两堆这一具体操作的活动来初步了解6的组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如何进行有序地摆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摆了一种,有的摆了两种,也有的摆了三种,那怎样把这五种摆法一个不漏的把它摆出来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我们一桌上的小朋友能够先商量
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