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绪论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肛门便秘性性格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完全在于环境与条件的影响。20C心理巨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究科学的方法)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道德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什么是?内容?优缺点?)注意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两个特征:1、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它对象2、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的强度与紧张度。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性质和努力程度可将注意分为: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1、定义: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优点:不容易疲劳缺点:消极注意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活动与变化、新异性{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2、个人的主体状态(个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对注意对象的期待)有意注意:1、定义: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针对性、容易疲劳)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3、活动的合理组织4、个人的意志品质、知识经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针对性、高度的稳定性)1、定义: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一支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特征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广度(空间角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稳定性:1、类别:狭义:同一对象广义:同一活动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人的主体状态3、人的意志水平4、主体对活动的态度5、年龄因素6、神经类型特点注意的起伏的定义:注意稳定性的周期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的起伏)起伏原因:1、感受性短暂下降2、有机体机能起伏7、注意的分散:1、定义: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其它对象上。2、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2、长时间的单调刺激3、愤怒等不良情绪注意广度的定义: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所要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活动的任务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0-03-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