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柏坡之行.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柏坡之行-参观西柏坡访寻民族的精魂唐鹰2005年4月19日,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我与省局和兄弟局的同志们怀着无限崇敬与向往的心情,奔赴西柏坡,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实地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是河北平山县中部低山区的小村庄。距石家庄市区80多公里。自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当年吞纳百川的红色铁流,为什么选中这太行深处的西柏坡作为指挥所。因为,一是这里群众基础好,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党的组织,了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就出自平山县。二是交通便利,紧靠滹沱河,东部就是华北大平原,进退自如。三是村庄多、距离近、便于建房和保密。正是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刘少奇等革命家的慧眼,以其天时地利人和成为革命解放的心脏、历史永恒的丰碑。在三面碧水环绕的柏坡岭上,我们参观了西柏坡旧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还有很多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场所,如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全国土地会议旧址等。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把握时局,抓住战机,组织和指挥了闻名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西柏坡在史册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参观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今三大战役的辉煌已深藏在西柏坡那一片平房的深处,只留下那些被岁月风蚀的地图和桌椅在诠释当年的较量,而那些沉默无语的院落和油灯,是不是还在把当年的主人回想。看着碧波荡漾的水库涟漪,指挥是无线电波阵阵的回响,漫步苍松翠柏的西柏坡岭上,我们追溯着共和国领袖风采的瞬间。在这里我们仿佛参加了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那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摧毁了中国封建主义制度的根基。置身党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似乎看到先辈们正讨论构筑建设新中国的蓝图。正是在这里,为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正是这个时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的战略转移和历史转折,不仅创造了振奋人心的解放全中国、结束长期战争的大好局面,而且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结束旧时代、开创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圣地。也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最先向革命队伍敲响了警钟,预言了未来的考验。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又正是这次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列”,遗憾的是这些规定我们并没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做到。西柏坡纪念馆前的毛、刘、周、朱、任五位书记雕像令我们肃然起敬,走进纪念馆,珍贵的历史文物让人久久驻足,至今我仍然忘不了那长长的50米电报墙,忘不了沙盘上西柏坡依山傍水的峰峦叠嶂,更忘不了毛泽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以延安换取中国的

西柏坡之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3-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