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认 识 图 形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至1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会辨认这三种图形。:体会“面”在“体”上。: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设计思路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四、教学过程(揭一半题)讲述:在生活中,我们交了好多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也交了些朋友。如(师举物体学生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们还想交新的朋友吗?(贴出:交朋友)和谁交朋友呢?(贴出:和)待会儿我们自己来找,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创设交朋友这一情境,用情感架设心灵的桥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课始就进入最佳求知探究状态,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一)创设情境讲述:看着桌上的积木你最想干什么呢?请4人小组合作搭一个东西,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搭的东西都是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搭成的?●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通过学生玩积木这一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二):“面”从“体”得。(1)引导学生在长方体的面上找到长方形。①让学生依次观察一个长方体中3个大小不同的面,每观察一个面教师都进行演示:先用手摸一摸面,再用手指沿着四条边围一围。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③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像这样长长方方的图形叫长方形。(同时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④每人从一个长方体上找长方形,并组内交流。(2)启发学生自己在正方体、圆柱上找到正方形和圆形。①学生自己在正方体、圆柱上找正方形或圆形。②同桌边摸边互相说一说,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③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在黑板上贴出正方形、圆形纸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从长方体上找长方形,接着

认 识 图 形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