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自主探索实践出来的。将此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当今体育与健康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流程如下:导入目标----自学阶段----“先学”阶段(自主练习、学法指导)----后教阶段----“当堂训练”检测(展示)(一)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目标 教师运用各种形式设制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当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围绕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二)巧设问题,自学阶段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将要自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学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细化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将来在自学阶段才更有目标性,做到心中有数,自学过程中针对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在“前滚翻”教学时,设置问题:如何才能滚得圆?、“如何能翻一直线,为什么会翻斜出垫?”、“日常生活时哪些动作是与滚翻动作相关联的?”、“人快摔倒时应该怎么办?”(三)自主探究,“先学”阶段 通过问题的创设,引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即“先学”阶段,在体育教学中;与文化不同的是在这个阶段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而教师更强调观察。体育教学是开放性的,在学生的“先学”中会出现各种的结果,面对大空间和学生的各种学习情况,教师就要认真全面广泛观察,只有收集到比较有用的信息,对后面的“教”才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而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和自己的所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合作。 例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学案(抱与接的区别、什么位置接球最舒服、两脚站位等),进行预习,学生练习时,两人一组练习,会出现抱球、传球无力不到位等现象,学生互相学习,自己解决这些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自练,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练成功的喜悦。(四)教师讲解,“后教”阶段 教师对学生自主交流讨论、练习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进入“后教”阶段,对于部分领会知识不够清晰、运动技能还不够熟练的同学,因及时的补救,跟上了班级教学进度。同时,运动技能好的的学生在此阶段过程中,则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运动技能也能有所创新。这样,通过这一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自主创新方面都有所提高。在这个阶段改变以前的“先教后学”课堂教学模式,而“先学后教”的“后教”阶段,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时间也只有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先学”时,通过巡视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就不要讲了。例如我初一年级“肩肘倒立”这一课时,学生分组后,在总结时基本能说出“后倒举腿、手撑腰、脚面绷直”等基本要领。这时教师就可以完成一套优美的示范动作,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教师再适时的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细节,如有的学生没有“展髋,夹肘”,教师做到精讲,这时候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要求分组去练习了。在再次练习过程中,“肩肘倒立”的动作方法和要领很快就被
先学后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