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研究常修泽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研究员各位学员、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常修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关于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问题。为什么选这个题呢?因为马上要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要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书。而这个“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线,根据我的研究,她应该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作为主线。转型作为主线就很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中国未来几年到底怎么发展转型?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研究成果,和诸位朋友、诸位领导来一起商量。课程前言在讲这个之前,我先把我个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支撑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它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论来支撑。我的理论支撑是三部著作,第一部著作就是我前几年所写的叫《人本体制论》,副标题叫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这本书是1986年提出的一个课题申请报告。经过20多年的探索,正式出版,这是一个。第二个叫《广义产权论》,副标题是中国广领域多全能产权研究。这本书也写了10多年,跟人本论是同时推进的,去年这本书也出版了。第三本不是我个人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论文集。这本书的名字叫《30位著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刚才我说了,“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或者主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未来这些年到底怎么转变发展方式?有关部门就约了这30多位经济学家来进行会诊,然后把她们的研究报告就汇集成册。这里面其中收集了我的2篇研究报告,每篇大约有1万多字。第一篇叫做《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篇研究报道叫做《从中国未来第三波转型看发展方式转变》。这里面我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观点叫做第三波转型理论。这是我最近这几年研究的一个结果。为什么叫第三波转型呢?在我看来,我们中国的现代史从19五四运动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90年。在过去的90年当中,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波转型。第一波就是社会制度转型,就是在中国的40年代末50年代上半期完成的,叫社会制度转型。第二波转型是从1978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今天还在推进的这种经济体制转型。应该说这场经济体制转型还没有结束,而且大家可能会看到,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会讲到,我们现在乃至未来几年还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这个转型还在进行当中,还没有完结,但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应该视野更开阔;更具有前瞻性;就要看到我们国家未来几十年就要展开一场历史性的第三波转型。所谓第三波转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转型呢?根据我的研究,我的书稿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出版。这里面,我讲它是一个整体的或者叫做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等这五方面的整体发展模式的转型。这是未来几十年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推进的历史性大转型。但今天我们不把这个镜头拉得这么远,根据咱们远程培训教育中心安排着重就未来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转型问题谈一些我的看法,供各位领导和各位同志在工作当中参考。一、未来几年经济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今天我的报告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先讲一下未来几年经济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就是从现在起,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乃至于比“十二五”还再延长一段时间,未来这些年到底中国的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什么?大势是什么?我们把它把握一下。根据我的研究,以下四个重点、四个趋势值得作为领导和朋友予以关注。(一)中国发展阶段的变化第一个大的势头就是中国的发展阶段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由前一阶段,以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为主要诉求。我把它叫做生存性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这么一个趋势。要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由生存型到发展型这么一个阶段的变化。大家知道,在过去的30年当中,我们国家重点是解决中国老百姓的生存问题。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到当前,广大群众的生存问题应该说已经基本解决。我之因此说基本,是因为我们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按照这个贫困线的标准,1196块钱的标准,我们农村还有500多个贫困县,我们还有将近3600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就是说,扶贫问题依然存在,可是十三亿三千万中国大陆人口绝大部分已经解决,或者叫基本解决。我们现在大陆的总的GDP,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是IMF提供的统计数据,。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差不多,我还是用国际上的这个统计数据。人均是3670美元。为什么要强调这个3678呢?因为国际上,它有一个人均GDP的划线标准。就是说人均3000美元GDP以下叫做低收入经济体;人均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从整个经济体来说,我们这边的3678美元也就是刚刚进入中等经济体,这么一个阶段。我在的8月,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未来几年发转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