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实践知荣辱服务农村作贡献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第11期2006年8月16日化学院宜兴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活动纪实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暑期赴宜兴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16日在学校有关老师的共同关注下正式启动。此次实践活动,学院共选派12位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师生前往宜兴,开展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包括对其新农村发展及历史文化等进行一次较深入的调研。全程由学工部陶峰老师、体育系党总支副书记朱洵韬老师、院团委书记程毅老师,指导员黄睿老师、花蕾老师陪同指导以及7名本科生的参与。此次活动受到了宜兴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活动将在为期四天的调研过程中,派专人随同,为调研小组深入研究一路敞开绿灯,并使得调研小组在短短的几天里获得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一、参观陶瓷博物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赴宜兴的第二天,实践小组慕名拜访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充分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从新时期中期至今的7000多年漫长岁月中,陶瓷是宜兴引以为豪的生命赞歌。无数能工巧匠孕育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讲解员从汉代的陶器、两晋的青瓷、宋明的均陶和明青的紫砂,以及当代的彩陶、美术陶、精陶等介绍中充分展示出陶都宜兴的风采。“八荣八耻”是规范当代大学生行为、思想的标准,是全社会的价值观、荣辱观,属于基本的思想道德范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和面对新生事物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宜兴的重要窗口,宜兴陶瓷博物馆必将为进一步弘扬祖国的陶瓷文化,扩大交往,促进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将为培养年轻一代的荣辱观起主导作用。二、探询历史文化踪迹,提高人文素养宜兴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文化璀璨夺目。梁祝文化发源于宜兴,其后更有“三生”佳话传颂;鸿儒硕彦项背相望,四状元、十宰相累代流芳;近现代英才辈出,“书画之乡”、“教授之乡”、十八院士美誉久传,众多的文人名士在宜兴留下了可观的古迹和精神财富。考察第三天,实践小组通过参观名人故居、主题公园和文化长廊等,认识到人文资源特殊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这对弘扬宜兴耕读传家、为文立德的传统精神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是阁老厅,它是宜兴历史上10位宰相中留下的唯一故居,加之其白虎堂内存有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撰写的桔颂碑和南宋宰相周必大、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碑刻,可谓弥足珍贵。此外,古往今来,多位文人墨客都仰慕这里的秀丽风光而来寓居,吟诗作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更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现代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在追求
投身实践知荣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