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长寿,必修长寿之心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发布:2008-12-2418:19 作者:webmaster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71次我今年已经87岁,身体还比较健康,精力也比较充沛,思维敏捷,爱好广泛,自我感觉良好。亲友们都称赞我不像87岁的老人,并问我长寿有何秘诀?我一时也答不上来。因为世界上百岁老人比比皆有,但各有其不同经历、不同的生活方式,既有差异,也有共性。我感到使我收益最大的有以下几点,愿提出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第一是组织关心,邻里和睦,儿女行孝。中国科学院老干部局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为我提供各种福利与关怀;科学院门诊部10年来为我送医送药;邻里也给我以知心的关怀,如为我理发、做棉袄;儿女个个行本,侍奉我像老佛爷。 第二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我坚信乐观能永存青春,乐观能祛病延年。古人云:人之有生,唯精与神,精神不蔽,则身体常春;俗话说天天心无愁,活到九十九。现代医学也证明,良好的情绪、乐观的精神,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可见,精神愉快、乐观开朗、遇事不怒、这样才能使人气血平和,正气充足,提高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 要做长寿之人,必修长寿之心。长寿之心与乐观心态应见于日常生活之中,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必去斤斤计较。俗话说:人生像台戏,有缘才相聚,要能容人之过,更要自我解脱。在人际关系中,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宽客大度;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自我乐趣天地宽,良好情趣益健康。 我搞编辑出版一直到83岁才休息,至今仍在笔耕,每天都写日记,可长可短。回想我所走过的道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为家庭,不知付出了多少血与汗!我的老伴去世早,我公私一人承担,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我独闯京城,逐渐培养了男性化的性格,对待人和事,开朗。超脱、,直到老年。人生坎坷多磨难,我遇到烦心的事,总能够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树立与世无争的心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往事如烟,一切都淡忘了! 现在我每天弹琴、唱歌,有时还唱几句黄梅戏、听广播、玩电脑麻将、发电子邮件给大洋彼岸的外甥女干家务活、研究烹调文化,争分夺秒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以弥补过去只读医学书之不足。陶冶情操,广结良师益友,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愉快。 第三是过有规律的生活。人生健康长寿,固然有内因和外因,但工作、学习、生活要有规律却是一致的。我国古代有顺道思想,今有生物钟理论,国外有生命运动规律
欲长寿,必修长寿之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