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好的教育——浅谈德育工作中的体会紫金县洋头中小学校叶丽霞地球上的动物都是感情的载体。人是高级动物,其内心的感情世界更为丰富、复杂。教育者用真情去感化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共振的情感效应,形成一股无形的动力,从而正确地发展或彻底地改变一个人。在教育过程中,真情处处体现,爱心无时不在,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的真情涓涓细流常常在学生的心灵之窗边黯然失色。我认为,真情地向学生道出内心的感受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情下,特定的对象(学生)前,内心感受的表白往往是一泄无遗的,或感动不已,或声泪俱下,或深恶痛绝,甚至会暴跳如雷。学生亲眼目睹老师的内心表露,心灵会受到震撼,容易设身处地去想。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女生,正值青春发育期:上课常常发呆,作业马虎应付,整天若有所思,不愿参加集体课外活动,结交无心上学的初中生。老师稍稍提示,她就嘟起小嘴生气。她父母外出打工,诺大的房子只有她和一位年纪稍大的姐姐住。试想两个躁动期的孩子,心灵会受到几多疑惑,几多焦虑的煎熬!面对她,我首先消除青少年幼稚论的传统观念,把她看成是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个体,看到她成长的积极面,支持并宽容她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社会化进程中的模仿行为,使之成为成长的推动力,我邀请她到家里帮做家务,并和风细雨又充满欣喜地告诉她:你长大了,光洁细腻的皮肤透出女孩子特有的青春活力。我常常凝视你的背影,为你的长大而高兴,我不是你的母亲,但我是一个母亲,母亲的心是相通的,母亲是多么希望你走向金光大道啊!如果你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尽母亲的责任帮助你。继而帮她找一个各方面都良好的女孩子为她做伴,为她的成长提供缓冲地带。之后,我又不断地创设情境,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交谈,使她顺利地渡过了青春早期,从此面带朝霞,坦诚地成长着。真确地向学生表露内心的感受,就必须要求教育者全面了解学生,捕捉表露内心感受的机会,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解家庭是了解学生的最好途径。你不一定要到其家中去,从旁边了解更能真实地知道孩子的家庭状况,家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在邻居心中的印象等。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的好坏,家人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内心世界。谁都不敢担保家庭会发生什么不测。因此,对家庭遭受不幸灾祸的孩子,正确引导其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不测为人生的转折点,学会长大,与家人一起分担苦痛,携扶着一起走出人生的低谷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会使
爱是最好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