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篇科学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章“十二五”阶段特征第三章“十二五”指导思想第四章“十二五”主要目标第二篇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第五章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七章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第三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八章形成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第九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第四篇惠民优先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第十章保障和改进民生第十一章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第十二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五篇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三章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第十四章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第十五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六篇绿色引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十六章推进资源节约第十七章持续改进环境第十八章维护生态平衡第七篇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第十九章进一步深化改革第二十章增创开放新优势第八篇凝聚力量实现发展宏伟蓝图第二十一章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第二十二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科学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章“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全省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谱写了又好又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40%,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实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长,高效农业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化水平达到57%;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全境成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竞相发展,苏南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中、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显著改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944元和9118元,%%;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100万人,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27万人;%%;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高于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高于99%;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解决了1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平安江苏和法治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民营、外资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优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省对县的经济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全省进出口总额4658亿美元,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亿美元,保持全国第一,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境外协议投资累计达到45亿美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预计“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目标,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70万公顷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2%,%,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分别达到19个、6个,占全国的1/4和1/2。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苏南地区进入区际通勤时代;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建成投运,30万吨级航道启动建设,结束了江苏无深水海港的历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一,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等级公路,苏通大桥等4条过江通道建成通车
江苏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