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部分转化后进生心得(卢桂梅)接手九年级一班,班上学生整体成绩较差,成绩合格者有8、9个人,九年级学生马上要面对中考,我该怎么办呢?首先,我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例如:我班索花南各方面都很差,我就和她谈,现在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论你过去多么优秀,多么失败,都已成为历史,你现在所做的只是把握好初三的每一分、每一秒。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你现在应该先学好初三的知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老师永远支持你们加油啊!其次,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给她们一些关爱。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将子一长。后进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有缺点挨批评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谈何进步?因此,转化后进生就要端正对后进生的态度,而且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我班张雷是一个聪明但缺乏信心的学生,她想学好但坐不下来。是那节课改变了她,我课上表扬了她三次,她笑着不好意思的说:“老师,你别说了,我都不好意思了。”但她以后的学习很用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诉我们,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爱心、耐心、信心(李姝)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比较落后的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力巨大,因而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善于抓优生,而且还要重视抓好后进生,这不但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实现教育目的,我认为应用爱心、耐心、信心去对待后进生。我班一学生,原来行为规范较差,上课不专心,自觉性差,作业经常不做,学习成绩上不去,令每个老师头痛,我觉得可能她更需要爱,于是我和她谈心,我尽可能谈她的优点,而不提她的缺点,说她是个朴实的孩子,能听从我的教育,我蛮喜欢她的。以爱的源泉,进一步赢得学生的信任,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叩响了学生的心门。有了这份爱心和关心,老师的威望与号召力也就大了,再加上那份耐心,更能树立老师的威信,对学生耐心细致,不能急躁,方法不能粗暴、专横,否则你的这份爱,也会失去作用。在对学生教育时,我总是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转化后进生(魏秀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而由于主观原因的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中出现了“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在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处于落后的学生。可是,后进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后进生是能够转变的。我认为转变后进生能够采取这样的措施;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后进生,我放下架子,敞开心扉,以关爱之人来触动她们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如九二班的房晶同学,因家庭贫困在同学中倍受歧视,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后几名,我了解此情况后,主动找她谈心,让她放弃自卑心里、充满自信,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后来,她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2、师生互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她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因此,让后进生感受同学们对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她们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并引导激励她们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如何转化后进生(崔利缘)现代学生提出: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常言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日有圆缺,学有迟速。在学校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被教师视为后进生,而面对这些孩子,我们同样有责任去教育、去帮助。如何转化后进生我对此有以下观点:首先,对于后进生要给予人格上的平等,要尊重她们,如在八年级二班中,有许多调皮的孩子,成绩不好,经常在课堂上违犯纪律,影响教师上课,这时,我们不应用语言去讽刺、挖苦她们,而应用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尊重她们,尊重她们人格,爱护她们的自尊心。其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做到耐心、细心、关心后进生,学习上有困难,她们也希望自己能学会,她们更渴望成功,做为教师就应从这一点出发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以情感感化其心灵,才能使其思想真正受到启发,较变其行为。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例如三班张俊杰同学,学习不好,还常受人欺负,本学期中,班主任经常在班上对这名学
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乡一中教师校本研修集锦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