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真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真菌被划归于微生物中,但比前面学习的病毒、细菌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真菌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如酵母菌;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个体,如蘑菇。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真菌的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相同。教材设计了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并展示一些真菌的图片,通过观察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的能力,还鼓励学生总结真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并与植物细胞、细菌细胞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对真菌有许多感性认识,因为有一些真菌是学生容易观察到的,且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和自然现象入手,学习真菌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有一个确切的认识。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还为学生学习真菌的生活及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打下基础。对于一些真菌,学生对其有了解,但由于其外部形态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并不把它划为真菌,教师应尽量多的介绍一些真菌的种类,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2、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熟练应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结构及孢子。3、熟练应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临时装片,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及绘图能力。4、通过对比分析真菌细胞与细菌细胞、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应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5、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真菌的主要特征。。3、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结构及孢子。教学难点: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霉菌的形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实验用具、材料酵母菌培养液,长霉的橘子皮或馒头片,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碘液,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2、多媒体课件(1)实验步骤中注意事项。(2)酵母菌的结构图。(3)细菌细胞、真菌细胞结构比较图。(4)真菌细胞、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图。(5)常见大型真菌的图片学生准备1、复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2、学生查阅真菌的种类、形态、生活环境的有关资料。3、学生分实验小组。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两种状态下蒸熟的馒头:不加酵母粉和成的面,加入酵母粉和成的面,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放置2-3小时后,分别加工成馒头,比较二者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和低温干燥的环境中,馒头放置一段时间后,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由以上两个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知道,真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真菌较小不易观察到,而有些真菌较大,是直接可以看到的。对于形态各异的真菌,它们与前面学过的生物类群有哪些不同?由此导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1)实验之前应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2)课件展示:实验注意事项,规范实验步骤。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实验中,必须规范实验步骤,否则会由于实验步骤的不规范而影响观察效果。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酵母菌临时装片的制作:载玻片、盖玻片的清洁,滴酵母菌培养液应适量,盖玻片的放置,染色的效果。用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在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菌丝和孢子的区分。孢子的颜色和排列方式。霉菌在营养物质上的着生特点。在用显微镜观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