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王街道涝戈庄小学长远发展规划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她一言中的,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要经过切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我校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划。一、法规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2、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五个方面需养成的公民素养要求:“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仪容标准、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方面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养成教育课题组经过8年的研究,建议学校养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良好习惯,并归结为12项重点内容,即:(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二、具体要求根据相关法规,我校把学生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奠基”。经过养成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主要有:生活习惯——不挑食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衣着整洁讲卫生的习惯(3个);行为习惯——不乱丢乱扔的习惯、不逗闹追逐的习惯、语言文明不骂人的习惯、自我整理做家务的习惯、与父母交流的习惯、右行礼让守交规的习惯(6个);学习习惯——预习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参与课堂的习惯(6个)。三、联动网络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协和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主张“二导一联动”,即学校指导、家庭督导、社会联动。(一)学校指导养成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学校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家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指导班集体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1、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因此我校在养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争取家长的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让家长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习惯养成教育“教师”的职责。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员会”组织家长配合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每学期举办两期家长培训会,由学校政教处主持,聘请德高望重的专家、教子成功的家长、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分别为家长们授课,共同解决困惑家长的疑难问题。学校定期发放“家长信”,向家长推荐教育方法,通报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制定家校联系制度,利用家校联系卡,及时互通养成教育信息。2、班级建设指导。学校每年举办两期班主任培训会,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指导班主任工作;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在管理管理方面提出以下5个基本要求:(1)各班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文明礼貌公约、班规、使本班有章可循。(2)各班级实行岗位责任制,班干部、值日生、课代表职责分明,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纪律方面、体育卫生方面都有专项责任人。(3)桌椅、门窗、花盆、窗帘、扫除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