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问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万里小学胡小苹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目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知识、技能、能力,特别是理解力、记忆力评价较多,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如交际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评价较少;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上机简单操作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等。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小学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也是近几年的事,如何让学生学习好这门课本身没有旧路可寻,只有在实践中去摸索。如何对学生评价和考核也没有旧路可寻,我们以住简单的评价办法只有参照旧有的传统学科的评价方法进行。采用方法一:卷面笔答考试。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一般适应于初高中,对我们小学并不适用。方法二:上机操作考试。如,画图、WORD等上机操作考试。老师把一道或两道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上机操作,符合要求即算成功。方法简单,老师判卷较容易,学生成绩不容易分成多层次。这种评价学生是被动的,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评价,不能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不能体现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它极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对旧有学生学习考核评价进行改革。研究性学习评价则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重在全员参与。是以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态度,学生在研究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生在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情况和学生所得到培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实施研究性课题时,获得哪些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形成什么样的信息素养。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人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认为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评价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前一个学习过程作一个小结,同时预示着全新的高一层次的教学过程的开始;其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学评价的恰当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这些目标显示了学生发展的方向,也构成了评价的依据,这些目标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而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评价应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学生差异包括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的不平衡等。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有的学生基础操作技能进步很快,但对指法练习没有兴趣,提高很慢。个体间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有的学生记忆力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有的学
小学信息技术问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