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师原创:“形式”系列讲座之写作手法——对比(2012-07-2010:07:26)转载▼标签:形式系列讲座写作手法对比杂谈分类: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讲解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因此,在记叙文阅读中经常设题考试。针对对比,一般设题者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是:(1)能够判定作者运用的手法是对比手法;(2)能够明确指出什么与什么对比;(3)能够结合语境回答对比的目的(作用)是什么。 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所谓的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例如将黄瓜、丝瓜、苦瓜进行对比,将张三、李四、王五进行对比。所谓的纵向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是一个或一类事物自身的比较。例如一个孩子,三岁什么样、五岁什么样、十岁又什么样,这个孩子没有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是自己不同年龄段长相的对比。这里的说的“纵向”就是指“沿着时间顺序排列”。 (作用) 在写作中,为了实现以下目的时,必须使用对比这种技法。 (一)突出不同点。既包括一个(类)事物与另一个(类)事物之间的差异,也包括一个事物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差异。表现、突出不同事物间的差异,运用横向对比。例如:张三本次考试总成绩215分,李四422分,这样一对比,张三和李四的差异——成绩高低,就明显的表现出来了——突出了张三成绩低,李四成绩高。表现或突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用纵向对比。例如,,,二者一对比,孩子的身高的差异就凸显出来了。 (二)突出相同点。既包括一个(类)事物与另一个(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也包括一个事物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共同点。表现、突出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运用横向对比。例如:张三体重187斤,李四188斤。二者一对比,他们二人身体肥胖的共同点就体现出来了。表现或突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点的共性,用纵向对比。例如,这个孩子三岁能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五岁时能流利读报,二者一对比,孩子天资聪慧的共同特点就凸显出来了。 (三)突出对比项中某个事物的某个特点。对比是把双刃剑,将甲乙进行比较,在突出甲高的同时,必然突出乙低。然而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文总有主要人物(小说成为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之分,文章侧重表现的是核心人或核心事物,因此我们分析时,面对同时突出甲高、乙低时,要明白,作者要凸显的是表现的核心,如果一篇文章几种表现的是甲,我们回答对比的作用时,就只谈突出了甲身材高,而不回答突出乙身材矮小,因为乙的引入与甲构成对比,是为表现甲服务的。要准确判定表现的核心。例如,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对着甲的家长,指着甲说,这次考试你儿子考了728分,而他的同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时间,才考了400来分。在这个语境中,甲和他老对对比,既能突出甲的成绩高,又能突出甲同座的成绩低,但因为老师此时是跟甲的家长在说话,显然要表现的核心对象是甲,因此这一组对比的作用就只有——突出甲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了。 (四)突出事物的发展变化。纵向对比是表现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写作手法。要表现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沿着时间先后顺序,采用一个时间点一描述的方法,将事物不同时间点的表现依次呈现出来,这个事物在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特征、特点自然就带着彼此比较的属性,也正
曾老师原创--对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