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t)(PoliticalFactors)拓宽对欧盟服装出口空间据专家介绍,近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282亿美元,%,%。从2006年以来,由于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了严格的配额限制,极大限制了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能力。值得欣慰的是,2007年9月,中欧双方就合作建立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达成共识: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两年多的输欧纺织品配额限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为期一年的双监控方案。根据中欧经贸混委会达成的共识,在取消所有输欧纺织品数量限制的前提下,我国将备忘录项下的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连衣裙、胸衣、亚麻纱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行为期仅一年的出口许可。欧盟凭我国的电子数据给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实现对输欧纺织品的有效监控。专家指出,双边监控体系的实施,从总体上来说对中国纺织业是个利好消息。这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境,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出口的空间。在“双边监控”管理模式下,欧盟至少在监控期间不会动辄拿出反倾销等手段制造贸易摩擦。通过监控,如果发现问题,欧盟先要与中方协商,协商不成才会采取其它措施,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为我国企业对欧纺织品贸易争取较大的主动性。专家认为,随着配额的取消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眼光瞄准欧盟市场,将欧盟看作是一个后配额时期的市场增长点。但欧盟市场细分度较高,群体对衣着讲究,个性化要求高,对产品有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纺织品市场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专家同时提醒我国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杜绝无序出口行为。因为没有配额限制不代表没有绝对的数量限制。如果中国企业争相对欧出口,2005年中国对欧纺织品出口井喷现象会再度出现,很可能招致欧盟新的限制措施。中国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走出一条符合中欧市场发展趋势的道路。“走出去":避开贸易摩擦专家指出,服装在贸易保护中属于高危产品,也是最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仅2006年以来,欧美乃至印度、秘鲁、南非、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对我国纺织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反吸收调查。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的聚酯短纤提起的反倾销案,更成为中美纺织品贸易历史上最大的反倾销案。此外,作为贸易保护相关措施之一的技术壁垒也成为阻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一道难越的关。如欧盟相继颁布相关法案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美国对产自我国的服装产品实施召回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以“安全性”名义对产自我国的童装、婴儿服装及用品的召回十分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更是减少贸易摩擦,避让贸易壁垒的重要举措。有关专家指出,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目前“走出去”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一“生产走出去”。主要是以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主要目标国是东亚、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承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设厂一一“品牌走出去”。这是2007年以后出现的热点,目前相关企业在加强海外市场原创品牌拓展方面明显加
服装市场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