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它是在上一章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对于本节教学的设计,力求达到:“同主题,不同型”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和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困难,学生参与,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探究的方式,力求达到让“学生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平台。“科学探究,提倡创造性的思维”,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多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老师规范实验步骤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提出多样化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对象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物理,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学生发展还比较薄弱,比如:撰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上、评估交流能力上等,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教学内容分析】 ,强调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制定计划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画出实验电路图;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能正确执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记录;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设置,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能动性。 ,本实验是电功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综合性强,它是在学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学习了电功率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生的体验,知道测量电功率的原理是P=UI,会画实验电路图,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习电路故障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灯泡发光亮度和实际功率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学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灯丝电阻的变化并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 。 、选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有序地进行实验、读取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功率。二、过程与方法 ,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有更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尝试,用已知知识去解释某些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实验态度和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学策略】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二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学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电功率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