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人格教育力》有感烟大附中杨静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是需要人格魅力的。一个教师,只有有了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涵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语文教师是需要人格魅力的。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有了人格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挚爱,使语文课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飞跃着瑰丽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①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改进入深层次的必然举措。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图书馆、博物馆等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它们的表现是显性的,它们是需要我们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实施者,是学生直接接触、学习、模仿的对象,本身就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它的表现是隐性的,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生成和建构。而人格魅力则是语文教师能否开发、利用自身这种重要课程资源中的最重要因素。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人格魅力,必然带来许多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偏低,课堂上难以达到师生心灵的和谐与共振,难以创设师生共识、共享的教学情境。古代的名师是具有人格魅力的。被誉为“万世之师表”的孔子,人格十分伟大。他诲人不倦、忠爱无隐、热爱学生、学而不厌。他主张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后生可畏,“当仁,不让于师”;他提倡“以身作则”、“三省吾身”,重视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熏染作用。孔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感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当代的名师是重视人格魅力的。曹勇军老师说:“我常问:为什么如此执著于语文教学?答案也许是:这是一个可以靠人格魅力获得成功的领域。它需要才华,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无私和大爱。”②黄玉峰老师说:“教师除了要好读书,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要紧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不要跪着教书,而要堂堂正正地站在三尽讲台上,活得像个人。”③执着勤奋的曹勇军老师和独立独行的黄玉峰老师,均论述了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凡是语文教育界有影响的名师,无不重视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具有充盈的诗意和无限的张力。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我们可以说,人格魅力,是一种珍贵的隐性课程资源。我认为,新时期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构成要素主要有六个方面。1、丰富的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语文课程资源中的许多内容是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不包孕着丰富的情感。例如,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无奈,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的孤独,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悲凉,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鲁迅小说《故乡》所体现的忧愤深广,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所表现出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辛酸,等等。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性是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情境激发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创作者由体验唤起情感,阅读者通过文章体验情感。要使学生“披文入情”,体验
杨静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