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生成的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就是通过学生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来实施教育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项目学习,实现了学科的渗透、“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构建以校本为主体的“项目课程”,在优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实施水平,全面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要叙述的故事,是我的初一数学课堂教学生成的一次项目学习的经历。 [案例表述]在新的初一数学教材上有这样的一道习题: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为:起步价10元,。则某人乘坐出租车x(x>3)千米的付费为?元。 在课堂上,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顺理成章地列出代数式:10+(x-3)+,计算一下应付的费用,让他们体会一下随着x的变化付费会随之变化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孰料一场争论就在这几分钟的计算过程酝酿产生了。首先发难的是爱钻“牛角尖”的胡航宇同学:“老师,我认为这个代数式有问题。,那么不足千米怎么算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就讨论开了。 急性子的施正其同学立马拿着自己的演算稿嚷道:“怎么不能算!,那么乘客要付10+(-3)=,这不很清楚吗?” “嘿嘿,乘出租车怎么会付角票和分钱呢?”胡航宇同学说完,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四舍五入不就得了,付12元呗。”心直口快的施正其同学反击说。 “行不通的,出租车司机肯定是收13元的,他才不会舍掉呢!”同学小声地议论着。 胡航宇同学得意洋洋的说:“对!四舍五入有时是行不通的。比如,有载重量为10吨的铁锭最多能装多少块质量为4吨的铁锭?10/4=,你说能四舍五入装3块吗?” “那不足千米作1千米算,10+(5-3)=≈14元” “那乘客太亏了吧!”施正其同学涨红了脸说。 ………… 这确实是一道脱离实际的“错题”。看着“乱哄哄”的课堂,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课本上的习题错了呢?还是跟学生说个明白?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作为数学老师,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习题是错了,也不失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看到争得脸红耳赤的学生,我突然意识到我不仅仅是一名数学教师,我是一名教师,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难道就是局限于数学范畴吗?开了锅的场面已经有点控制不住了,似乎有一种责任感驱使着我,还应该告诉学生更多…… 我定下了神,想到了学生的学习应该要走进生活。何不顺水推舟让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了解出租车车费到底是如何计算的过程中学到数学教材上没有的知识。 [案例发展]由于教材没有把问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又没有学过“取整函数”,如何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呢?我想到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学习方式——项目学习。何不把项目学习引入数学课堂,通过任务学会“取整函数”的方法。于是,我就项目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 ①项目规划:就是引入项目、明确学习目标的过程。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这项学习生成于课堂教学,来源于生活,有利于学科学习和知识的拓展。通过学生们讨论拟订四项学习任务: 出租车公司明
将错就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