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于是在不同的阶段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物联网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目前,有关物联网定义的争论还在进行之中,尚不存在一个世界范围内认可的权威定义。为了尽量准确地表达物联网内涵,需要比较全面地分析其实质性技术要素,以便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诠释。·盖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该书提出了“物——物”相联的物联网雏形,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系统的“物联网”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这时对物联网的定义很简单,主要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慧化识别和管理。也就是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技术。,国际电信联盟(municationsUnionInternational,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慧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物联网2008”,探讨了“物联网”的新理念和技术,以及如何推进“物联网”发展。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并阐明了其短期和长期效益。奥巴马对此给予积极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智慧地球”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将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这标志着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传感网”、“物联网”成为热门名词术语。20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传感网发展的一些相关政策。2009年11月12日,中国移动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物联网与智慧物流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