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结核病防治结核,从我做起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损伤处等侵入人体肺、肠、肾、骨、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全身各种器官组织。机体首次感染结核菌称为原发感染。由原发感染引起的结核病叫“原发性结核病”。原发感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其次是消化道。偶有经皮肤粘膜破损或宫内感染者。肺是结核感染的最主要脏器,约占全身结核感染的90%。因此肺结核病是最常见的结核病,旧称“痨病”或“肺痨”。结核病的危害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450万肺结核患者,每年结核病发患者数约为133万,每年约13万人因结核病死亡。传染病网络报告同时显示:肺结核发病和死亡数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之首。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不进行治疗,一年可传染10-15人,感染结核菌的人一生中有10%的机会成为活动性结核。肺结核患者中,3/4是最具有生产能力的青壮年。结核病在我国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症状与检查肺结核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也可有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另外也常见低热(多为午后低热,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有高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女性月经不调等。肺结核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痰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经济、简便,痰涂片阳性可以确定为大量排菌的传染源,是目前肺结核诊断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结核病的报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均为肺结核病例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凡诊断的肺结核患者(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和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病例报告对象,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4类。按照传染病的病例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性肺结核是乙类传染病,发现肺结核患者、疑似患者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结核病的分型2002年卫生部颁发了结核病分类行业标准(),结核病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简写为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简写为Ⅱ)、继发性肺结核(简写为Ⅲ)、结核性胸膜炎(简写为Ⅳ)、其它肺外结核(简写为Ⅴ)。按既往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将肺结核分为:从未因结核病使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使用不足一个月的为初治肺结核;因结核病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的为复治肺结核。肺结核的治疗肺结核患者一经确诊,就要给予及时治疗。合理的化学治疗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患者的关键措施。肺结核患者以不住院化疗为主。对少数危急、重症肺结核患者,伴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肺结核患者,以及抗结核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住院治疗。患者出院后应转至结防机构或定点医院继续实施严格的治疗管理,直至疗程结束。综合医疗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安排,与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密切合作,做好结核病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工作。
控制结核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