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o9年8月第3卷第3期(1ainJExo(3inInfectDis(口e血∞FAiti(n)2009,Vol3,。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C,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约65%患者可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alresponse,SVR)’。近年来,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guidedtherapy,RGT)、特殊患者的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均取得迅速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专家意见,形成了《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是基于目前CHC抗病毒治疗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编写,共识意见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表1。CHC的抗病毒治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更新。表1数据类型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证据等级数据类型IⅡⅢMeta分析或多项随机的试验结果单项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的试验研究结果病例报道研究或专家的推荐意见抗病毒治疗目标与应答指标患者感染HCV25~3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5%一25%f3]HCV相关肝硬化患者10年后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为30%,肝细胞癌年发生率为1%~3%㈨。。因此,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目标为降低HCV相关肝硬化、肝衰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降低HCV相关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HCV感染一般病情缓慢进展,抗病毒疗效评价多采用短期的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与肝组织学应答等指标。其中病毒学应答指标中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是当前评判疗效的最主要指标。常见病毒学应答相关定义见表2。二、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HCVRNA阳性,无治疗禁忌证的CHC患者均应考虑抗病毒治疗。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相对与绝对禁忌证见表3’。血清ALT水平不作为抗病毒治疗的决定性指标(//)。老年患者如不存在治疗禁忌证,在充分评估患者治疗获益与风险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但应注意患者伴随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与糖尿病等的监测。三、初治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初治CHC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见表4~5(I)HCV基因型是影响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疗程与方案不同,基因2/3型患者可较其他基因型患者减少药物剂量并缩短疗程,在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前,应检测HCV基因型。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均表明,2川,。目前Peg—IFN联合RBV的方案是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推荐患者采用Peg-IFN联合RBV的方案治疗,尤其是对于基因1型和(或)高基线HCVRN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