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姓便是陈氏。</p><p>南北朝陈时,陈畛一支陈叔明的后人陈旺,举家迁居江州(今江西省德安市太平乡),在此繁衍生息,形成并营造了19代人一脉相承、3700余人同居共炊的奇迹。由于陈氏人丁兴旺、家风醇厚,唐宋时期朝廷一方面赐与殊荣,褒之为“义门”、“真良家”;另一方面又畏惧陈氏家族势力太大,不易控制,于是多次劝谕分家。宋朝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皇帝专门派员为陈氏12个行派155房系(留居德安者除外)分家,以拈阄的形式,分迁到全国16个省(此时并没有“省”这一行政区划,只是相对于今天的省份区域而言,编者注)291处庄园,其中分至高安的即是瑞州庄、赤土官庄、高安庄等。高安陈姓就多由此而来。</p><p>据《陈氏偓公大成宗谱》记载,有陈炎赏者,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自泰州移典筠州,期间归葬夫人夏氏而回江州义门。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复典筠州,士感其德政,“请于朝,因留居焉”。今锦水陈家湖就是其故居。延赏的三个儿子倜、傥、偓随父迁高安,分居于椒坊、陵和,子孙繁衍,分支分派于善坊、大田、松湖、东保、荷山等地。</p><p>又据《高安米峰陈氏宗谱》记载,“80世祖知成公开始迁入”,“83世祖仁爱公由陈家湖迁杨林,95世祖谦公为照管产业,再由杨林迁至米峰石牛垅定居,是为米峰第一始祖。”时在明朝初年。至清道光己亥年,“吾高安之有陈氏散处于南北各乡,文人伟士相继而起,无俟予侈言之。然在南乡者荷山陈为大,在下北乡者赤土陈为大,在上北乡者则米峰陈与马埠陈为大。”</p><p>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高安有陈姓人口54298人,%,陈姓村庄294个,分布于各个乡镇中。其中,聚居百户以上的陈姓村庄有筠阳街道的新湖里村、小湖村、大城镇赤土村、龙潭镇北陵和村、独城镇八景村、八景镇观上村、田南镇大成村、相城镇新村等。</p><p><strong>注:本文内容摘引自《高安姓氏大观》</strong></p><br/>.高安十大世居族姓之二:刘姓——始祖建成侯开派两支刘来苏渡,原名金沙渡口,位于高安来苏刘家村北,是指苏轼、苏辙拜访刘平伯时登岸的地方。</p><p>刘姓,源出祁姓,帝尧之后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于刘国(今河北唐山一带),其子孙以国为氏。</p><p>高安刘姓始于汉朝。高安刘姓多出自金沙刘和钧山刘。现有刘姓村庄272个,其中建于汉朝1个,南唐1个,宋朝11个,元朝14个,明朝99个,清朝41个,余无考。</p><p>据《金沙刘氏家谱》记载:“汉元朔(公元前128-前123年)间,始祖建成侯以建成为汤沐之邑,后因籍焉”。“卜居水南,筑金沙台,以时观游。刘氏之后,自兹始也。”第十三修族谱时,有117个刘姓村庄参加(含迁至外县者)。</p><p>又据《钧山刘氏族谱》记载:“高安之钧山,丰之西郛,吉之龙田,而谱只称钧山者,钧山刘之始著也。钧山之有刘,则自南唐临川度公始。”“度公本京兆万年(唐代长安万年县,今西安市)人,登南唐(公元937-975年)进士,为临川令,因兵乱不克归,卜居筠州钧山棖塘,为钧山刘氏始祖。”</p><p>宋元丰中,高安人刘平伯,人称长者,苏轼赴汝南绕道筠州看望弟弟苏辙,仰其高风亮节,盛德鸿才,兄弟二人专程过锦河走访,赠画竹,唱和甚欢。苏辙作《访平伯翁》至今仍保留在《金沙刘氏家谱》中。诗曰:“待罪东轩仅两秋,催酤事
江西高安十大世居族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