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负责是我做人准则(税务系统个人事迹)“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教师”,其只是“老”与“师”复合构词,所表达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从到市xxx局报到那一天起,至今我在税务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已近十年了。十年来,风风雨雨,忙忙碌碌,在工作中我没有干出惊天动地大事,也没有做出突出贡献,只能说一直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着。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师资”与“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传授知识对象与本身明确职责。 1996年9月,从省税校毕业我怀着对税务工作崇敬之情,考进了市xxx局,被分配在离家很远高新xxx团山征收处。在学校独立生活习惯我毅然服从分配,愉快地到团山征收处去上班。因为离家太远,我只能住在单位上。后来机构改革,我被调到了xxxxxx管理科。当时交通不便,从团山到xxx路况很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刚刚学会骑自行车我每天要骑车往返宿舍与单位之间,在那条路上我不知摔倒过多少回,但不管当时条件多么艰苦,我每天风雨无阻,准时上班,从未迟到过。我时常对自己说:“我还年轻,吃点苦算什么,越艰苦地方越能锻炼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与“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与“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学问,其教书育人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也是当朝打眼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刚上班时,我负责税务登记工作,要把登记信息录入微机,然后打印税务登记证。现在觉得这是件挺简单事,但当时对于我来说太难了,我连开机都不会,更别说打字了。在学校时,我也接触到一点微机知识,但从未动手操作过。为了更快地胜任工作,我就虚心向会操作微机同志请教,随时带着笔与本子,一边学一边记。要学会打印税务登记证,关键还要学会打字,于是我就拼命地练习打字。中午在办公室里练,晚上回到宿舍后没有微机,
认真负责是我做人的准则(税务系统个人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