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与质变》说课一、说教材 1、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量变与质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个框题。从教材体系来看:其内容既是对第二课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从第四课来看:其内容则是联系第一节和第三节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节来看:其内容讲量变与质变的基本原理,是第二框方法论的哲学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在教学中要自觉处理好这一框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节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分类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 本框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的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框题侧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为下一框进行方法论、人生观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原理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确立依据:①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的基本原理。②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③从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来看,这一观点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与排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确立依据:虽然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一问题教材没有展开,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案例分析:恰当运用故事、漫画、生动的生活事例,让哲学观点走向生活实际,使理论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3)分组探究: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分组讨论-全班分享-师生互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2、学法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教材前三课的学习对哲学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学习,为本框的学习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高二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事例,并运用所
《量变与质变》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