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一、内部控制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2010年7月19日,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中国会计报、中国会计学会联合在京举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培训班暨中国内控论坛”,近60家在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及内控部门负责人等近200人参加培训。同时,本次活动还吸引了100多位政府高层官员、企业和高校等方面的内控专家及实务工作者。(一)内部控制的含义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前,国际上认同度最高和最具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当属1992年9月美国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又进行了增补)。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发布的“审计准则第2号”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必须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同时管理层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作出评估。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业主要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财务负责人或行使类似职能的人员的监督下设计的一套流程,并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的人批准生效。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关于内部控制定义的几点说明(1)内部控制的主体属于企业的内部人员,即内部控制来自于企业内部需求(2)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在于实现控制目标(3)内部控制只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合理保证”意味着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并不代表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万事无忧”。(4)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从整体控制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和制度评价等阶段;从业务控制看,一般应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措施。(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1、控制实体假设所谓控制实体,实质就是控制对象,及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门,这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空间范围所作出的假定。2、可控性假设该假设认为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则控制的对象必须是可控的,且控制结果是可以监督和评价的,否则内部控制将形同虚设。3、内部牵制假设该假设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做一件事,比一个人做一件事出错和作弊的可能性大大减小。这个假设的理由是:第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者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很小;第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5,-50,-10-10,0-1,-1坦白抵赖坦白抵赖囚徒困境主管A主管B(三)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内部控制的思想就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经过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现代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完整概念,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此后,内部控制理论不断完善,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经历了大致五个发展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一般认为,上世纪40年代以前是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就是指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某位职员的业务与另一位职员的业务必须是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关系,即必须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和业务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以便相互牵制,防止错误或弊端。这就是内部控制的雏形。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343 KB
  • 时间2020-04-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