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赤壁赋教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序号第课授课班级05S11授课课时2课型讲授授课章节名称《赤壁赋》使用教具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能力目标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情感目标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内容结构表:第一段:夜游之乐---               美事:               美景:             美感:第二段:主客异现---                主人:乐甚、歌之、美梦                客人:呜然、舞蛟、泣妇第三段:乐极生悲---               生活空虚               生命短暂               欢乐难久第四段:因悲生悟---              变换角度               摒弃贪欲               及时行乐第五段:随遇而安----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作者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拓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赋,始于两汉魏晋,刘翩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搞文(舒展散布),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L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学习第一段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l)可分三层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

赤壁赋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0-04-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