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1、质量的概念国家标准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给出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在这里,“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特性:可区分的特征:注1:特性可以是赋予的或固有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3:有各种类型的特性:------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的、诚实、正直等)------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2、质量管理质量管理(QualityControl,简称QC)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大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时的质量管理主要限于质量检验,即按照事先确定的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标准,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或零部件)的质量。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大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5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争需要大量军需品,而使检验工作的弱点突出了,影响了军需品的供应。因此,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组织专家制定战时质量控制标准。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大约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至今。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管理理论的发展等,对质量管理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在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他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的体系。”在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定义:质量管理(QM)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上至经理,下至每一位员工,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它包括了从市场调查研究,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直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3)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其中特别要注意把专业技术、组织管理、统计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质量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与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全面质量管理与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有许多共同点的。它们都以保证满足顾客需要为基本目标;都强调是领导的作用;都认为建立质量体系是核心;都要求全过程、全要素、全员的管理;都重视审核与评审;都强调不断改进。并且是按照PDCA的科学程序进行改进。标准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全面质量管理则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机会,达到更高的要求。两者是静态和动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因此,在实践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科学管理的同时实施系列标准,不是要把已有的质量体系推翻,一切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体系;而是根据系列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体系进行改造和完善,从而使质量管理更加规范、有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开展企业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QC小组的分类(1)现场型QC小组它是以班组和工序现场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2)服务型QC小组这种QC小组类型,原本是指企业中不是从事基本生产劳动的职工组成的QC小组,即是由企业中的服务人员组成的QC小组;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这类小组与现场型QC小组相似,一般活动课题较小,围绕身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虽然这类成果经济效益不一定大,但社会效益往往比较明显。(3)攻关型QC小组攻关型QC小组通常是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三结合组成,它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课题难度较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资源,通常技术经济效果显著。(4)管理型QC小组它是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
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