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十月之交》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在《小雅》的七十四部中,被视为讽刺诗的有十余首。《十月之交》就是其中之一,是我国政治讽刺诗的奠基作品。它是一首政治怨刺诗,作者之所以写这首诗是来讽刺上层统治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能分析出关于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十月之交》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有食之”,《左传》、《春秋》等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曰食的记录。如《春秋》中记载,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闵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等。“亦孔之丑”中的“丑”字代表“恶”,当时认为日蚀是不祥的预兆,所以称之为丑。[1]在科学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日食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威胁,为国家带来灾难,是不祥的征兆,这就为当时尖锐地才盾提供了理论依据。“日月告凶,不用其行”与“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相对应。“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2]“不用其行”与“不用其良”是指不按合乎正常的道理进行,国家无政治者,不用贤良的官吏。在周代开国之初,若丁领袖人物担任了政府中最重要的工作,新兴知识分子中长期受到压制不能得到预期升迁,则又不免有怨望之心。《诗经》中的绝大多数诗篇作者是不可考的,但是《十月之交》这篇可以肯定作者是周朝的官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3]方玉润虽然驳斥《小序》刺幽王之说,但并没有否定是大夫所作。由于I日贵族的垄断,使得一些有抱负的青年才俊难以施展,难以找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平台。关于《十月之交》的宗旨存在争议,方玉润认为此诗“并非刺周幽王,乃刺皇父耳”。[4]诗中的一部分叙写了一系列当权把政之人,“皇父”名列榜首,以下更用大量文字累述“皇父”的恶行,“抑此皇父,乞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皇父孔圣,做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由此可以看出此诗明确交待了怨刺的对象,更能表现出在西周末年在政治上有“皇父”为首的一些当权把政之人专自称候聚敛奇珍异宝,奴役百姓,使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抑此皇父,乞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作者哀怨皇父等人不与自己谈国事,而是驱使作者服劳役,拆毁“我”的房屋,使出里的庄稼荒芜,更加可悲的是皇父等人却“曰予不戕”,可见当时的礼治便是如此了。《十月之交》有云:“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马,枢维师氏,艳妻煽方处。”《诗经原始》解释“'艳妻',指褒姒也。”高亨《诗经今注》中提到“艳妻,指幽王的宠妃褒姒。[5]此句指褒姒处于幽王左右,在周幽王身旁吹风鼓动幽王做一些违背道徳的事情。《诗经•小雅》中有一篇名为《正月》,《正月》中写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里的“褒姒”无疑为《十月之交》中的“艳妻”,可谓是同…人。诗人意识到周王朝内部受褒姒的迷惑,外部受佞臣的掌控,统治阶级却“不欲以天变自加修省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面临的危机可想而知。诗人借“褒姒”,实质上将矛头直接指向周王朝最高层统治者,表现出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i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却将朝廷政事置之不理。从以上这几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岀掌权的官员有卿士、司徒、宰、膳夫、内史、趣马、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