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育人中学杨毅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而教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问。因为知识来源于问题,学生的求知过程就是求问的过程。教师的问题意识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也指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关注和质疑。对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能够及时、敏锐地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其中一个基本方面在于是否常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是否作出了好的教学设计而便于学生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是哪方面的原因?等等。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是没有问题,而是能不能发现问题。能够关注和质疑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改革带来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加的具体内容都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同时课程改革也带来了教师观念上的转变,数学教师不能唯课本教,必须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科内容。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能在备课时多思考,提出问题。由于教师专业具有不确定性和情境性,带来了在外源性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将客观知识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思逐渐领悟。因此外源性的知识学习和内源性的知识学习都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置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心地位。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外在训导监督转向教师的内在自我教育。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双向拓展桥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波纳斯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经常在教学上会产生很大的困惑,究其原因是职前的数学教育理论与学校数学教育实践之间往往脱节。而教师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教师运用数学教育理论反思实践活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教师对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详细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就上升为课题意识,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问题意识对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要养成问题意识,能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产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能用数学教育理论反思实践,其过程并非一件易事。数学教师如何才能获得并增强问题意识呢?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问贯穿于数学教学全程,是对数学教学的元认知过程。同时教师可以在思问的过程中,及时应对课堂上的生成,调整优化教学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一般指课堂教学的决策、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的技能和技术的有效性等。在教学决策过程中的思问,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数学教学思维的元认知监控,体现为自己有意识的发问思考。如,自己如何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体现了什么教学理论?等等。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思问,一方面体现在对教学行为的元认知监控,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审视。如,自己的设计
论文(杨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