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形象的比喻联——郑华玉某些对联的构思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意境,使道理说得更鲜明、更深刻。比喻联,有形容人的。明代于谦小时,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上学路上,有一人故意戏弄他:“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以牙还牙应对了下联:“狗嘴何曾吐象牙”。上下联巧用借喻,借它物来比喻说明。清代宋湘一次赴乡试,走在考生最后。门吏见他年幼,即出句戏弄他:“急水推沙粗在后”。他不甘示弱地对出下联:“风车放谷秕先行”。联语巧在借喻得当,形象具体。上联“粗在后”,言指宋湘殿后。下联“秕先行”,则说不成熟的劣子在先,寓意深刻。清代贵州才子周起渭视爱情与才识同等重要。他自撰上联求偶:“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下联让一个长有满脸黑麻子的女子对上了:“柑桔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于是结为良缘。上联出得巧,以“胭脂”、“粉”比喻“桃”、“李”,十分贴切,其意在招亲求偶。下联对得妙,以“翡翠”、“金”比喻“柑”、“桔”,色调鲜明,暗比自己虽貌丑,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解放前,进步人士张难先先生痛恨国民党反动派。一年春节,在家里的狗圈和鸡笼旁贴了一副春联:“拍马吹牛,是真类狗;攀龙附凤,不如养鸡。”横额是:“满目禽兽”。这副对联不但比喻十分贴切,而且讽刺辛辣,骂得痛快。比喻联,有描写物的。明代郭希贤小时随父踏青郊游,其父见紫燕在桃花丛中飞舞,遂口占上联:“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郭希贤以黄莺在柳条间穿梭啼啭为句,对了下联:“莺穿柳叶,恰似金梭织翠丝”。上下联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使人对春天的乡间景象历历在目,楚楚动人。有一佚名联:“新月初悬,没线银钩钓海;晚霞高挂,无烟野火烧空。”别出心裁地把“新月”比作“银钩”,“晚霞”比作“野火”,又进一步状之以钩无线、火无烟,形象贴切生动。还有这样两副比喻写物的
生动形象的比喻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