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以西师版二下《9、谁住顶楼》为例在教学《谁住顶楼》这篇文章时,我根据课标,这节课重在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词语,在此,我聚焦以下片段:片段一:集中识字中顺势理解词语、新知呈现及运用:。1、生字宝宝回到词语里,你还认识吗?咱们来开火车读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2、顺势理解“挠挠”“捎给”大家发现这2个词语都表示什么吗?生:动作3、咱们看看它们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出示“小猴挠挠腮帮子。”“小猴还把信件、报纸顺便捎给各家各户。”的句子。师:谁能做做小猴挠挠腮帮子的动作?这个动作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师:你看,我们还能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呢。师:“捎给”可以换成哪个词?生:交给、拿给、寄给……师:给词语换个说法也能帮我们理解词语。片段二:师:一起来看看小马是怎样要求住顶楼的?1、出示句子“小马自告奋勇的说:“我住顶楼,我爱跑步,身体好。”哪个小朋友愿意主动第一个站出来读读小马的话?(个别读)师:你真是一匹勇敢的小马,“自告奋勇”第一个朗读。哪个小朋友能结合他刚才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自告奋勇”?师:自告奋勇就是主动要求承担艰巨的任务。想一想,你们还会自告奋勇地做些什么事呢?(造句)反思:情境教学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我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了“自告奋勇”就是像同学刚才的表现的一样,从而明白它的意思。我还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说话写话,让词语教学效益最大化。这个教学片断,学生对“自告奋勇”的理解主要是以说话形式呈现的,学生在情境运用中提升了对词语的理解程度。但是,“捎”“挠”的教学像片段一这样脱离文本的字词教学索然无味,忽视了在整体把握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使课堂教学枯燥呆板、单调、无趣,疏忽了对词语丰富意蕴的开掘。思考:理解词语的教学不能拘泥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词语,更要灵活处理词语。这样才能根植于语文这块沃土,推敲文字,细细品味语文的魅力,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北碚区双凤桥小学曾珠
双凤桥曾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