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人大代表的辞职制度据 2002 年4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代表法规定, 实行了代表辞职制度。近年来已接受了 15 名人大代表的辞职,较好地解决了人大代表‘终届制’的弊端,保证了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广泛性。”去年以来,新闻媒体分别报道了湖南省茶陵县乡镇干部调离辞去代表职务、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打破人大代表“能上不能下”的“终届制”、湖北省谷城县人大推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等,这些做法为全国各地人大常委会在处理代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人大常委会在前年也开始试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 我积极参与并对此进行了调研, 认为在新的形势下, 只有坚持以法律为依据, 不断创新,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积极稳妥地推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才能增强代表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一、建立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必要性 1 、近年来,由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不同步、机构改革或乡镇撤并、届中调整, 使一些作为人大代表的乡镇领导人员的职务有了变化,有的单位由于岗位变动或情况变动, 本来应当有的人大代表不再有了, 有的则一下子有了好几位人大代表, 影响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一些新任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和乡镇长,则因代表名额的限制当选不了人大代表, 在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无合适人选出任代表团团长、副团长或在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无小组长,既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加强代表工作。 2 、一些人大代表在社会上兼职过多,或本职工作过于繁重,或身体长期有病,或长期出国、出外打工等, 这些人大代表中的一部分人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没有或甚少有工作或生产上的联系, 既不便于听取和反映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 也不便于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事实上已经不能够很好地从事代表工作和参加代表活动,不能够很好地执行代表职务。 3 、一些代表的素质低,参政议政能力有限,被群众戏称为“会议代表”、“举手代表”、“哑巴代表”,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对此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对于以上的情况,如果我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将会使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产生误解, 把人大代表当成政治荣誉看待, 使人大代表缺乏职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 从而影响代表作用的发挥。而这样的后果, 将使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的利益受到影响, 不仅损害了是人大代表的工作和活动, 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因此, 建立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使以上的人大代表辞去代表职务,并根据代表法的规定进行补选, 改善代表的整体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是实行兼职代表制的,除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外,人大代表并不脱离原来的生产或工作单位,这是为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以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因此, 人大代表的主要精力和时间仍然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选举时, 按照代表的构成比例把代表名额分配到各选区或选举单位, 使人民代表大会有一个合理的整体结构。因此, 代表在具有先进性的同时,还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从这两点来说,人大代表职务具有岗位性。我们要清楚地认识, 人大代表的职务, 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给这个岗位的, 而不是单纯给个人的, 代表履行职责与其本职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 代表的选举产生与其岗位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像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因为工作的需
论建立人大代表的辞职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