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代表议案的现状与发展①——关于代表议案和建议专题思考之一周军与审议权、选举权一样,提出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是人大代表重要的职务行为,是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权利与途径。代表议案的合理提出是制度完善和代表素质提高的结果,代表议案的有效处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之义。一、代表议案的实际涵义与现状所谓代表议案,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原案。理论上代表议案包括修改宪法的议案、选举案、质询案、罢免案、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议案、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提出的一般性议案。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复杂, 除了代表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一般性议案外, 其他特殊议案②的发生概率极低,不具有研究的典型性与普遍性。在缺乏组织性行为与非特殊情况下,代表大多集中于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司法案件、建设项目与预算调整方面提出议案, 虽然对于司法案件与建设项目能否成立为代表议案颇有争议, 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代表议案中大量发生。很显然, 目前代表议案的实际涵义被代表们赋予了比较宽泛的一般议案的含义,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并不比代表认识更明确。在宪法的原则规定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将几类议案放在不同章节, 似表明了对于一般议案与特殊议案区别的立场, 地方法规则是依据各自的情况, 有的地方取广义概念, 如山西等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的规定; 但大部分地方则依然比较模糊, 如江苏、贵州等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议案的规定仅笼统规定代表有权就“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提出议案。笔者认为, 由于特殊议案不具有普遍意义, 将代表议案的实质涵义限于一般议案既符合当前情势,也具研究与规范的实际意义。自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提出代表议案以来,代表议案的数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 特别是近年来, 攀升幅度越来越大。以第六至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数为例,如下表: 统计显示,目前代表一般议案正处于高涨阶段,显示了代表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 也是代表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结果。但由于宪法规定的代表议案的内容应当“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内容不易把握,相当多的代表议案并不符合代表议案要求,只能转作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例如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 61 件,其中有 28 件转作建议处理,占 %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 488 件, 其中有 394 件转作建议处理,占 % ;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大会收到代表议案 611 件, 其中 517 件转作建议处理,占 % ;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 大会收到代表议案 830 件, 其中有 730 件转作建议处理,占 % ;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大会收到代表议案 1050 件,其中 712 件转作建议处理,占 % ,以上数字还不包括大量重复的代表议案。可见, 代表议案数量越来越高, 但能够立案由专委会初步审议的比例却总体上越来越低, 而经过专委会审议建议列入大会议程并且列入大会议程的数量则更少。议案的提出和处理应当受制于严格的程序,议案经以法定的方式提出后,必须先经过逐一审查, 提出处理意见, 然后由主席团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任何一件议案都不仅仅要牵扯到代表本人,
论代表议案的现状与发展①——关于代表议案和建议专题思考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