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曾国藩》读后感范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汇编之《曾国藩》读后感范文【《曾国藩》读后感范文一】终于耗时一年,磕磕绊绊的才读完这部密密麻麻写满 1200多页纸的长篇小说。这么久才读完,并非全部因为妈妈说的那样,读的仔细,并时有笔记。诚实的说,这两本书大部分是在火车上读完的,在家静下来的时候到很少读了,因为有更多急需去读的东西。这本书是老爹强烈推荐。他如此强烈的推荐,甚至于,有一段时间,天天谈话不离《曾国藩》,搞得我甚是抵触。我对于这个事是这么看的:《曾国藩》这本书与它的主人公确实在历史长河中名流千古,读一读确实有必要,也一定有益于修生养性。但除了《曾》就是《曾》的这么劝,只能说明 我换一种委婉的说话吧。比如,偶然有一次,我吃了一次肯德基,美味可口,便深信肯德基的烤鸡是世上最棒的烤鸡,所以我每次吃饭都推荐人们去那吃;可是直到有一天,我来了澳大利亚,各式各样的烤鸡数不胜数,我便惊醒,以前那么强烈的追逐的东西,也不过是茫茫美食中的冰山一角罢了。远了不说,与曾文正公同时代的豪杰不胜枚举: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与曾文正公同称晚清四大名臣,他们每个人都各领风骚,每一个人的经历和成就都值得学习。而固步于曾文正公一人,无疑将对于史集认识的局限和粗浅暴露无遗。读完《曾》只是很平凡的一步,没什么好炫耀的。我读了,不代表我就能功成名就;我不读,也不至于就一事无成。希望老爹能对我的话有个深刻的认识,以后不要再看完于丹就 “建议”我读《论语》(悉闻于丹在北大被学生们哄下台,心情极为爽朗),看完易中天就“建议”我读《三国演义》,自己读完《曾国藩》就马上如获至宝般的 “建议”我也赶紧读 您不也是将近知天命之年才重新又读的么?我能鄙视一下而立之年却没有读过《曾国藩》的小王同志么?我不能,因为那时候有那时候读的书。曾文正公有许多关于教育晚辈和齐家治国的思想,这对于一个连女朋友都没有的我,显得很急切么?读完了这本书,我反倒希望老爹能从中获取许多对待自身、亲人和朋友的领悟。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曾文正公说, “正人先正己”,就这么一句,就够王主任您回味无穷的了。当然了,当然了,读完这本书肯定是受益匪浅的。老爹建议我读,百利而无一害,只是方式略显操之过急。这部小说里能给人带来的启迪,浩如烟海,而且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理解。比如书中描写曾文正公与九弟曾忠襄公在夺取金陵后的彻夜畅谈,回忆人生的片段,就让我很感慨,使我想到老爹和叔叔的关系。诸如此类云云的,我要是一条一条的回忆概括,能说上一天一夜,所以我索性不说了。读到最后曾文正公留给子女们的遗书,我身边刚好放着《海上钢琴师》的钢琴曲,非常伤感。当读到这最后几页,我先是加快了速度,为了看最后到底怎么样了;读到遗书,我又不禁放慢了速度,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看,边读边回忆曾文正公的苦辣酸甜的平生和我这过去五味杂陈的这一年,不禁眼泪随之流了出来。读完这部书像是了去一块遗憾,像是告别过去的自己,像是斩断往昔的所有。一方面,再也看不到曾文正公如何抚着他的胡须,眯着他的三角眼,面上毫无表情,内心却波浪滔天了;一方面,在颠簸的火车上,手捧着这本厚厚的书,一页一页的像窗外的风景掠过般翻书的时候,一去不在了;再一方面,父亲那每次谈话不离《曾》的日子也远去了,那段时间也许会成为我生命中中最重要的时光之一。老爹通过他粗糙拙劣的方式,至少达到了一个他不曾想到的目的:在遥远的未来的某个时候,我可能已经很老了,父亲也可能已经仙逝了,而我一定会在回忆曾经三年来的留学经历时,回忆起这一年,由我、父亲、曾文正公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成就共同编织而成的不悔青春。我十分讨厌老爹的脾气,我也无能为力的遗传了不少。书中曾文正公提到,他父亲去世前,变得特别胆小,连对待田间的老农和顽童都小心翼翼,客客气气的。联想起现在的老爹,依旧生龙活虎的,目中无人,妄自尊大,飞扬跋扈的,我在气愤之余,也稍微觉得一点点宽慰:爹还不老。回归正题的时候,也是此读后感结尾的时候了。在曾文中公佣兵湘军十万的时候,几度有人劝说他推翻满清,重兴汉室,而他却一心保卫风雨飘摇的满人朝廷。最后一次见陈广敖时,陈道长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出了他对曾文正公没能推翻清室的遗憾。他说,曾文正公是为了曾家一族的荣耀而保卫皇室,换来的是忠君报国的千古美名,却置于千万万水深火热中的天下百姓于不顾。满清气数已尽,中国又深陷海外列强的瓜分掠夺的泥沼中,陈广敖期待着曾文正公能为了天下百姓而 “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多年的传统儒家理学思想,束缚住了曾涤生的脚步。事到如今,历史不能改写,曾涤生做出了他的选择, “文正”亦是朝廷与时代对他的平生给予的莫大肯定;然而,这样一种遗憾却停留在我的心里。我们要拥护的,是我们必须拥护的么?我们服从的,是我们不得不服从的么?何为是,何为非?忠君、报国是对的,可是忠于谁?一种信仰,还是一帮人?报国,报哪个国?是在神州延续了千年的文明

《曾国藩》读后感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95 KB
  • 时间2020-04-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