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脊治百病主讲:何天有教授作者简介何天有,男,1953年4月24日生。197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30余年。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甘肃中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副院长。现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一副会长。1992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02年在援外期间获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骑士勋章,2007年获得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名中医荣誉称号,并由国家“两部一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教师。华佗夹脊穴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夹脊穴最早出自《内经》,《素问·刺疟篇》曰:“十二疟者,……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素问·缪刺论》又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脊急,引胁而痛,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急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夹脊穴的位置最早记录于《后汉书·华佗别传》,书中曰:“有人病脚坐不以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四寸或五寸(分)……,言灸此各七处,灸则愈即得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华佗夹脊穴的产生与发展发展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曰:“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脊脊大骨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以试数百人,皆灸即起坐。佗以此数传子孙,代代皆密之”。清代廖润鸿的《针灸集成》云:“夹脊穴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卧,伸两手著手,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灸百壮,无不差者,此华佗法”。又云:“夹脊穴,量三椎下近四椎上,从脊骨上两旁各五分,灸三七壮至七七壮,立瘥神效”。近代乘淡安著的《中国针灸学》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椎旁开5分。,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学术发展根据临床实践应用,各医家对其定位和穴位数认识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①34穴(含位于胸1~12椎及腰1~5椎两侧的夹脊穴)。②48穴(含位于颈1~7椎与胸1~12椎及腰l~5椎两侧的夹脊穴)。③56穴(含位于颈l~7椎、胸l~12椎、腰l~5椎及骶1~4椎两侧的夹脊穴)。华佗夹脊穴的定位作者观点结合该理论在临床上的发展,作者认为,颈夹脊穴与骶夹脊穴在临床实践中,有良好的疗效,应当列入夹脊穴的范围,从而扩大夹脊穴的适应症与临床应用,使其不断完善。因此,夹脊穴包括:~,每侧7穴。~,每侧12穴。~,每侧5穴。~,每侧4穴。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图示华佗夹脊穴的定位现代全部华佗夹脊穴定位观点小结华佗夹脊穴的针刺操作直刺法:针尖垂直于施术部位皮肤刺入。~,~。斜刺法:针尖偏向脊中线,针体与体表呈75°内斜夹角刺入。~,,~,~2寸左右。临床上一般常用斜刺法进行针刺操作。华佗夹脊穴的功用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和五脏通降六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华佗夹脊穴幻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