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影像诊断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X线影像诊断学是一门考试课,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学时:138学时,实践学时:72学时,共计210学时。X线影像诊断学是利用X线、CT、MRI的特性,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在疾病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形态、异常影像和功能的改变,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这这些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病变性质的一门专业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影像诊断的应用原理、价值和限度,熟悉影像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各系统的正常以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要点。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说明:共分为4种形式1、出勤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10个学时进行考核,每次出勤占10分。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进行考核,每人2次以上回答问题。3、阶段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测试形式:闭卷。4、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检查上进行的,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及达标的程度,并评定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X线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课程考核实施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