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问题解决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维发展的过程。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此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基于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初步感知问题在低年级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都借助了学生身边丰富的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这些问题题材开放,经常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出现,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低年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把这些所谓的“信息”过目了一下,就急于动笔,没有看清题目中的数据、问题以及关键字的意思。因此,在解决问题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细心审题、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练习二第1题关于掰玉米的习题中,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因为学生有了上册关于学习“倍的认识”计算问题的经验,他们会很快说出自己的发现,理解了大熊说的“爸爸、妈妈和我都掰了9个玉米”的含义,以及收集到“小熊也掰了6个玉米”这一信息,而对于学困生则可以通过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对题意的理解,降低了收集信息的难度,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可见,只有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画面,才能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二、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呈现问题本质在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能对提供的信息作出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整理好的数学信息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要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31页“解决问题”中,先引导学生结合图文,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学生明白要计算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本题中根据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这个信息可以算出“买一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这一问题,然后把这已解决的问题当作数学信息,就可以计算5辆小汽车的价钱。对于这样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总之,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月札记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