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 此文是一篇专业论文的全文翻译, 本来是作内部参考用, 但因很多网友关心这方面的问题,而在网上对相关问题常有过时或错误的观点流传,所以在此全文发布,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因主要是供本专业人员阅读的文献,对其他专业或一般读者,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不易理解,可先只看摘要。我们以后争取能有时间作一些简化的解读。) 摘要虽然狂犬病疫苗的应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狂犬病疫苗通过免疫接种或天然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仍不太清楚。本研究通过减少灭活和减毒活疫苗剂量,分别采用常规、提前或延迟的处治方案来比较所产生的不同保护效果。分别对 2月龄叙利亚地鼠、 4周龄 ICR 小鼠或成年猕猴接种犬狂犬病毒( RV )变种。在暴露后 6小时、 1、 2、 3、 4、 5、 6和 7天开始处治。应用单剂或多剂灭活疫苗( HDCV )、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减毒活疫苗或γ射线灭活的 ERAG333 疫苗进行肌肉接种。对病毒在这些啮齿类动物模型中的传播动力学进行监测。结果发现, RV 在感染 4天后播散到脊髓, 6天到达脑部。在暴露后迟至 5- 6天才接种 ERAG333 活疫苗的地鼠全部死亡。而在 6小时、 1、 2、 3和 4天分别接种一个剂量的 ERAG333 活疫苗的存活率分别是 78% , 44% , 56% , 22% 和 22% 。与此相似,在暴露后 24小时接种灭活 ERAG333 疫苗,地鼠存活率是 67% 。如果标准预防方案――埃森(Essen) 方案推迟 3-6 天才执行,则所有的地鼠全部死亡,而暴露后 1-2 天即开始进行预防的地鼠的存活率分别是 67% 和 33% 。猕猴在暴露后 24小时接种一剂减毒的 ERAG333 疫苗即可获得保护力。即使预防延迟,高度减毒(活的)和灭活的 ERAG333 疫苗也可诱导强有力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按照埃森方案,采用 2-5 剂商品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HRIG ) 进行预防,实验动物的存活率可达 89-100% 。经缩减的疫苗接种程序仍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疫苗的剂量总数不影响结果。 ,但是如果能够尽早采取适当的暴露后预防( PEP ), 完全可以避免疾病发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单独的任何一种药物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效果,但是联合采用不同生物制剂的治疗方案可发挥协同作用,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验性治疗。目前, PEP 仍是在暴露后唯一有效的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方法。现代的 PEP 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早期输入针对狂犬病毒( RV )的中和性抗体,这些抗体是由病毒的有效成分刺激产生的;而经诱导产生的主动免疫则可进一步清除外周组织的病毒。在接种的疫苗能产生主动免疫应答之前,被动输入免疫球蛋白所提供的病毒中和抗体(VNAs) 可以填补机体抵抗力暂时的空缺,这是 PEP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暴露。以往的实验表明,体液免疫对清除外周 RV 作用很大,而细胞免疫应答则作用有限。 PEP 一方面可以快速诱导免疫应答,还可以使机体产生持续的免疫记忆,这是 PEP 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狂犬病疫苗生产所用的基质、减毒和灭活的水平和方式,以及接种途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由于疫苗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PEP 经肌肉途径接种疫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78632182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