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亚洲人文环境.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本节安排 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课时(共 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便开展学习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教学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学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 ,南北半球中的; ,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分布在哪个部位?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南半球。 : 4400 万平方千米;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占全洲的 3/4 ,分布在亚洲中部,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新课导入: 我们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之后,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屏幕显示: ,。 、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分析并统计资料的能力。 ,了解亚洲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及其原因屏幕显示: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教师引导: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屏幕显示: 世界人口的分布演示图教师提问: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哪些分区? 学生回答:略。屏幕演示:略。屏幕显示:世界上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图( 2003 年) 教师引导:世界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有几个? 学生回答: 11个。教师引导:亚洲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有几个?哪几个? 学生回答: 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屏幕显示: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活动: ,给各大洲排队 ,各大洲排队 2000 ~ 2005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 1。 3%),计算 2001 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 100 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学生回答: 、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 2000 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 亿*%= 亿), 所以 2001 年世界净增人口 亿,而亚洲 2000 年人口总数 亿*%= 亿,所以每增加 100 人中有 66人在亚洲( *100=61 )。教师引导:亚洲人口数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每年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加最多的是洲。学生回答: 亿, %,亚洲教师讲述:人口增长了,要求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了满足人口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亚洲的一些国家, 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结果,粮食的产量下降。然而为了生存,人们又进一步垦殖,形成恶性循环。屏幕显示: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活动:填写表格教师提问:如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学生讨论:略。屏幕显示:良性循环图教师小结: 2000 年,在世界 亿人口中,约有 亿人生活在亚洲,大约占世界人口的 61%,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由于亚洲人口增长快,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作业: ,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

亚洲人文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15868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