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泥龙乡 瓦桥村小学校舍改建 计划书四川省巴中市扶贫助教促进会巴中市贫困学生救助中心二○○七年十月三十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泥龙乡瓦桥村小学校舍建立项目建议书第一部分平昌县泥龙乡瓦桥村教育概况 瓦桥村位于泥龙乡东南面,与达州市宣汉县庆云乡、平昌县岩口乡接壤,距县城77千米,距泥龙乡镇12千米。,坡地占60%,全村共九个农业社,1616人。,人均收入不到500元。由于全村有60%的山坡地面,严重影响村民以农业生产(水稻、小麦、高粱、大豆)为主和副业产值(鸡、鸭、牛)为辅的收入。为维持生活现状,全村80%的中青年男女只得外出吃苦力打工,留守老人、学生成了全村的村民主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其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劳动力素质低,村民及家庭收入低,无力对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滞后。教育现状泥龙乡瓦桥村小校现开设幼儿班、小学1——4年级,在校学生152人,现有八十年代初建筑的六个教室,一间办公室,男女生厕所。因当时正值全县发起“普九”高潮,村民自集资投劳捐物,建成了用片石、泥浆砌成的墙体,青瓦屋面平房,其屋架、檩、桷等木材占70%的杂木,且极不合规格质量标准要求较低。年长月久,木料虫蛀,屋面脱水,檩、桷弯曲变形,致严重脱水,加之墙体外粉水(石灰)脱落,已被平昌县建设局质检站签定为D级危房,停止使用,必须拆除。每遇春夏季节学生只好搬出教室到周边租民房作教室。由于办学条件差,校舍危险,该村五六年级学生只好集中到乡中心校就读。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泥龙乡瓦桥村校园距泥龙乡镇12公里,当地道路难于行走,一天往返学校大约都要半天,无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当地村民也不放心几岁小孩走如此远的山路去上学,如果寄宿在泥龙乡镇那更不可能,当地父母忙于种田根本无法陪同小孩在镇上去租房陪同小孩读书。改项目在建设上,从泥龙乡到瓦桥村校的乡村公路可以完全保证建设所需材料的运输;项目建设时拆除原D级危房有可利用资源,如瓦、石料;改建维修的占地面积在原处加以调整,无需征用土地。,共五个教室,每个教室(6m×7m)42㎡,供1——4年级、幼儿班使用,一个办公室(6m×)21㎡,男女生厕所40㎡。合计建筑面积为250㎡。其结构为砖木墙体,青瓦屋面平房。,统一设计平面施工图图纸,按图施工。,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让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排除D级危房校舍,解除安全隐患。完全结束师生原在危房里上课。第二部分项目建议书实施细则一、组织领导本项目由巴中市贫困学生救助中心总体牵头,由平昌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平昌县泥龙小学具体落实。平昌县教育局成立泥龙乡瓦桥村小学校舍改建领导小组:组长:周泽万(平昌县教育局纪委书记)副组长:何德才(平昌县教育局派出联系片区联络员)谢光杰(泥龙乡分管教育的乡党委纪委副书记)谢光星(泥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成员:李晓锋徐定政张彬兴张明责任人:谢光星(具体负责改建、维修工程)下设办公室:李晓锋徐定政张彬兴张明(负责质量监督、工程进度、协调处理问题.)二、改建方案计划将原已被鉴定为D级危房全拆除,在原建拆除位置改建学生教室5间,每间教室42m2,共计210m2,两间教师寝室和一间办公室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泥龙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