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 ,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限整厘米); 。三、具体编排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左上图) ,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右上图) 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做一做”P2 三个题目都是让学生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直观逐步抽象。第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观地估计出来。第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终点开始测量。第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认识厘米(1)例1中已经引出了将正方体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体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使学生理解直尺是人们为了方便测量而发明的,尺上的刻度都是统一的。并用一条线段引出1厘米的长度。(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设计了估计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例2(用厘米量) 教材中给出了量纸条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教学时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方法,要给以鼓励。*认识米(1)米尺的引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