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除法教学初探【摘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注重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对于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关键词】小数重算理讲清算理与概括法则是计算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必须要重视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抽象、概括计算法则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分析法则构成,把握例题教学的侧重点。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通常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旧知的继承,二是旧知的生长,三是新知的完善,而这三个部分又隐含在每个例题之中,使每个例题在共性之中又各有侧重点。因此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法则,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使每个例题的教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例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之中,‘‘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是旧知的继承;‘‘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是旧知生长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法则中的‘‘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是新知的完善。教材中为了揭示法则,安排了2道例题,例1的教学重点是在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而例2教学重点解决‘‘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这样经过分析,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服务于这个教学目标。二、把握新旧联系,讲清算理。抓联系、促迁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方法。计算教学中的整、小数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抓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首先出示2145÷15让学生计算,然后提问:2145÷15商几余几?余数6表示多少?不够15除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把6个百化成低一级的单位是60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是64个十,然后再除。÷15,除到个位余6以后提问:这个6表示多少?不够15除怎么办?引导学生对照前面整数中余数6是怎么处理的?113152145 361171515108669这样通过联系对比,使学生弄清了除到个位仍有余数就要化成十分位上的数再除,所得的商就要和被除数的十分位对齐。这样教学学生既明确了算理,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揭示本质特征,突破法则教学中的难点教材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掌握或者容易发生错误的内容。例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点定位比较复杂,积的变化是由两个因数的变化来确定,这是学生比较困难和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法则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中就有两位小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中就有三位小数。接着启发学生联想:如果两个因数中一共有4位小数,积中有几位小数呢?引导学生很快归纳出:‘‘看因数中一共
小数乘除法教学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